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引领青年学子返回家乡参与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外国语学院按照校团委的要求,在学院党委的工作指导下,扎实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芦文荟
班级:22翻译1班
实践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董存瑞纪念馆
实践体会:“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每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最坚强的脊梁,最明亮的航灯,是吾辈青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一个伟大的时代是英雄所铸就的,一个伟大的民族是英雄所汇聚的,一个伟大的国家是英雄所创造的。
“百年征程,英雄辈出;革命先烈,英魂永驻。”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有无数个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英烈,每当谈起这个话题,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画像就是舍生炸碉堡的革命英雄——董存瑞,他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是每一个怀来孩子的榜样。他的英雄精神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亿万人民的前行之路……
一.“返家乡”——参观家乡红色教育基地
“历览古今英雄事,常向先烈借火薪”。翻开怀来的红色党史,我再次走进董存瑞纪念馆,重温他的“红色故事”。
茁壮成长的少年——董存瑞出生于南山堡村一个贫苦家庭。六岁开始跟着父母劳动,深受本村恶霸压迫,幼小心灵不仅埋下了阶级仇恨的种子,而且也磨练出机灵,好打不平,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是村里的“孩子王”。平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董存瑞在石裕民、王平、王福堂等一大批共产党人教育下,十四岁当上了儿童团长,十五岁参加了村民兵自卫队,积极参加站岗、送情报、埋地雷、端炮楼、割电线、翻铁路等抗日斗争,成为村里抗日骨干。
百炼成钢的战士——董存瑞从1945年8月参军到1948年春,一直随部队转战冀热察地区,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是一名深受战友尊敬和喜爱的战斗英雄。1947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董存瑞既是英勇善战的战士,也是爱兵爱民的战士,在班里被战友称为:“我们的好班长”;在行军驻地,被百姓称为:“人民好战士”。
血洒隆化的英烈——1948年春天,中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大反攻。董存瑞所在部队升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董存瑞担任三十二师九十六团六连六班班长;在辽宁朝阳五十天军政大练兵中,董存瑞创造了“院中堡垒”练兵经验在全师推广。五月二十五日,在攻打隆化战斗中,董存瑞用自己身体当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着导火索,炸毁了阻挡在我军进攻道路上的桥型碉堡,把一身热血洒在隆化热土上。
代代相传的缅怀——董存瑞烈士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烈士生前班为“董存瑞班”;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褒扬先烈,教育后人,学英雄思想,创英雄业绩,在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雷锋、欧阳海等英雄的日记言论中,都可以找到他们学习董存瑞的豪言壮语。在今天,千万个董存瑞式的英雄在成长。
小时候,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到存瑞纪念馆祭拜先烈,可是这一次,当我带着更成熟的心智,怀着更火热的初心,再次回顾英雄董存瑞的故事时,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我意识到,如今的光明是因为曾经有无数个英雄义无反顾地走向黑暗;我理解了,党史以“红”为底色是象征着英烈的鲜血和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我明白了,祭拜英雄是让我们在缅怀中重温英雄故事,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新时代的英雄篇章。
二.“返家乡”——线上红色宣讲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借助本次“返家乡”实践活动的机会,我与自己的小学班主任进行联系和沟通,利用寒假休息时间,为头二营中心校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展开了一次以“学百年党史,讲先锋故事——革命英雄董存瑞”为主题的线上宣讲。
在此次宣讲中,我以家乡英雄董存瑞的故事为切入点,和同学们分享了我对英雄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并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以及怀来的红色文化和发展历史。同时,结合同学们少先队员的身份,我还向大家介绍了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入队、入团、入党,鼓励同学们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积极加入中国共青团,一步步向伟大的党组织靠拢。
此次宣讲中同学们的热情配合和积极回应,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骨子里对英雄精神的崇尚、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除了自己要受教育、长才干,还要回到家乡、走入基层,尽己所能引领更多的人走上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征程,共同绘就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